療養需要時間

當被宣告為癌的時候,當時所受的情感上的反應,將是阻害免疫力的最大原因,這種痛若與不安是一般癌症病患都必遭遇的現實問題,也有些病人因過夜的反應而變得思惟恍惚,也是對前途的失望而影響精神不寧,而更增加種種困難,這種反應將對生理上產生衝擊,對免疫力帶來負面的作用。

既然每個人的希望都是想活著,那麼在面臨過這場生死戰之後,要更懂得如何才能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才對。

我們要學習如何將格局放大,如何將視野放寬,然後建立一個好策略,絕對不要以一時性的,片面性的,短暫性的,或是表面性的眼光來判斷事物,這些都需要運用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正面的效果。

治療癌尤其需要有心理準備,及從長的計劃,如果不能克服因罹患而面臨的磨練,那麼亦將無法放鬆,常常要為無謂的事煩惱,這種人往往只想盡快看到結果,他不想多花一點看看它的過程,其實遇到事情時應該用一點時間作正面的評估,讓時間去解決一切問題,才是最理智的。因為解決問題時間才是最大的力量。

看看森林裡的杉樹和檜木,刮大風下大雨都不容易倒,也不怕蟲類的侵蝕,它們的材質好,那是它們的成長過程比別的樹慢,幼苗時它們先結實的紮下根,刻上年輪再慢慢長高,相反的那些成長速度快的樹多半經不起風吹雨打,也是白螞蟻和蟲的最愛。

不要以為罹患癌就會縮短生命,而心急那是不太正確的。回顧這十年的抗癌生涯,我常想,假使人生能夠用磅秤來衡量,那麼這十年的分量一定比前五十九年的分量還要重,(罹患癌時五十九歲)因為這十年我走得很踏實,從不浪費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有機會向嚴酷的問題挑戰,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生病而得到很多長輩的鼓勵,讓我對長輩的智慧有了新的認知,也因生病而認識了很多令人崇敬的醫護人員,也有機會當癌症病房的志工,在那裡我得到很多學習的機會,使鬥病的人生變得有收獲又豐富,並讓我再一次體會到人生的偉大。

我們應該讓所有的痛苦隨時間逝去,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和喜悅,這些都是生病前無從體會的,如果我的人生是一路平順的,我就沒機會體會重生後的另一面人生,這種機會雖然付出的代價很大,但卻是無法用金錢買得到的。

不要焦急,不要疑惑,也不要懈怠,盡管地向前慢慢走,最後必定可以走出一條新的路,在那里必定有個新的希望在迎接我們。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被宣告為癌的時候,當時所受的情感上的反應,將是阻害免疫力的最大原因,這種痛若與不安是一般癌症病患都必遭遇的現實問題,也有些病人因過夜的反應而變得思惟恍惚,也是對前途的失望而影響精神不寧,而更增加種種困難,這種反應將對生理上產生衝擊,對免疫力帶來負面的作用。

既然每個人的希望都是想活著,那麼在面臨過這場生死戰之後,要更懂得如何才能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才對。

我們要學習如何將格局放大,如何將視野放寬,然後建立一個好策略,絕對不要以一時性的,片面性的,短暫性的,或是表面性的眼光來判斷事物,這些都需要運用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正面的效果。

治療癌尤其需要有心理準備,及從長的計劃,如果不能克服因罹患而面臨的磨練,那麼亦將無法放鬆,常常要為無謂的事煩惱,這種人往往只想盡快看到結果,他不想多花一點看看它的過程,其實遇到事情時應該用一點時間作正面的評估,讓時間去解決一切問題,才是最理智的。因為解決問題時間才是最大的力量。

看看森林裡的杉樹和檜木,刮大風下大雨都不容易倒,也不怕蟲類的侵蝕,它們的材質好,那是它們的成長過程比別的樹慢,幼苗時它們先結實的紮下根,刻上年輪再慢慢長高,相反的那些成長速度快的樹多半經不起風吹雨打,也是白螞蟻和蟲的最愛。

不要以為罹患癌就會縮短生命,而心急那是不太正確的。回顧這十年的抗癌生涯,我常想,假使人生能夠用磅秤來衡量,那麼這十年的分量一定比前五十九年的分量還要重,(罹患癌時五十九歲)因為這十年我走得很踏實,從不浪費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有機會向嚴酷的問題挑戰,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生病而得到很多長輩的鼓勵,讓我對長輩的智慧有了新的認知,也因生病而認識了很多令人崇敬的醫護人員,也有機會當癌症病房的志工,在那裡我得到很多學習的機會,使鬥病的人生變得有收獲又豐富,並讓我再一次體會到人生的偉大。

我們應該讓所有的痛苦隨時間逝去,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和喜悅,這些都是生病前無從體會的,如果我的人生是一路平順的,我就沒機會體會重生後的另一面人生,這種機會雖然付出的代價很大,但卻是無法用金錢買得到的。

不要焦急,不要疑惑,也不要懈怠,盡管地向前慢慢走,最後必定可以走出一條新的路,在那里必定有個新的希望在迎接我們。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害怕癌,好好與它拼,雖然〝癌〞是一種令人懼怕的病,但是不一定就要死去,總之先放輕鬆,癌不像急性心臟病,要立刻就醫,如果你先焦慮而衝動不安的話,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先冷靜一下你混亂的心,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先作判斷,這是先決條件,當你選擇好治療方法時,你的信心就來了,先客觀的觀察自己的狀態,因為所有的恐懼和不安是由未知的未來而反映出來的,它與具體的事實無關,先思考最有效果的解決方法才是最最上策。

「恐懼」這兩毎個字有時是被誤解了,因為當你仔細的去分析它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它其實沒有那麼恐佈。而且不一定有害,或是有危險,恐懼和壓力一樣只是一種警告的信號,而這種信號也可解釋為對人的一種保護,這是有益的一面,但是如果你否定它或是忽視它,也有可能會變成有害的一面。

恐懼對人最大的傷害是會侵害人的求生力,一旦被侵害到,那麼雖然打勝癌,但在精神上卻是個戰敗者,有些抗癌人會在協會裡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換抗癌心得,把心情調適得很好,也有些人會遠離人群獨自封閉起來,這種人的康復情形都是比較差的。

沒有人會放心把自己放在不知勝負的挑戰中,但是對抗恐懼,應該是在自己的意志中,而這種態度的取決將影響你的抗癌之路,你可以與恐懼面對,也可以逃避,問題是你雖然逃避了,但是它並不會遠離你,因此重要的是你要想辦法去了解恐懼,去認識恐懼,然後再去作一個戰略計劃。

應該採取什麼戰略呢?Visualization(視覺化)、暝想法、輕鬆法、therapy(診斷),禱告,也都是很好的方法,也有人以改變生活習慣,改變飲食、作運動、改變工作的行程,或者改變未來的目標等作為戰略。

這些戰略有可能會適合我們的需要,但是也不一定都可行,說實在的並沒有真正能夠鎮壓恐懼的處方,主要還是要看那一個方法最適合你,為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處方,有必要先測試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再決定用什麼方法最有效,最簡單,也就是說能清楚自己的需要,那麼問題就容易解決。

剛開始我以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病是無法控制的,但是後來才發現不知道的事應該可以請教醫生,首先我可以先針對復發的恐懼作個了解,後來在與醫生的對談中我發覺自己可以漸漸的從恐懼中解脫,而且恐懼的範圍也縮小了。

能吸收多方面的知識是與復發的恐懼博鬥的最好道具,因為當你面對問題卻又一點對策都沒有時,那是很痛苦的,如果你能掌握自己的未來,你就不用擔心有不吉祥的事情發生。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歸健康世界的過程

我在1991年罹患了胃癌,1998年罹患了卵巢癌。第一次罹患癌後在台中成立了台中市抗癌人保健協會。成立的宗旨是陪伴癌症病人,讓參與的人集在一起時能夠輕鬆地談談彼此的心路歷程,在這一期裡將介紹兩個離開醫院後的例子。

從治療中解放後

治療結束,等於是醫療照顧的結束,治療的過程,也許令你有如活在非人間的世界裡,但醫院又像是避難所,在醫院就像在安全的母胎裡一樣,可是人總不能老躲在母胎裡,最後還是要出生到人間,過正常人的生活。

那麼出院後要如何解放自己?如何調適自己呢?依我所遇見的例子,有很多人是在投入日常雜事中改善過來的,有的人很快就回歸到學校,社會或家庭生活中,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另一方也可以想像已回到健康世界,而去作一些高興作的事,而在鎮定不安情緒方面,可以改變生活習慣,並維持健康生活。

現在我終於了解,停止作化療之後,有人會感覺很不安,但也有積極的去尋求康復的人。自從罹患癌之後,我開始關心食物的營養和心理壓力對身體的影響,因為我曾經在書裡看到有70%的癌是由生活習慣引起的,因此我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我把食物多樣化,並盡量吃高熱能的東西。同時也開始學瞑想療法,我把整個生活方式重新作一個新的調整。

作這樣的調整一開始有些困難,因為過去很喜歡吃甜食,有時還是會偷吃一些很甜的東西,過後我又會警告自己一切後果要自己承擔,慢慢的就學會自我控制了。

要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呢?首先要誠實的面對自己,在與其他的癌症朋友聊過之後,才知道離開醫院後會感覺不安的人不只是我個人,很多人也是這樣,這是正常現象,從此就不再那麼擔心了。

有一個病友是這樣說的,當他為化療和離開醫院的問題煩惱時,他決定去請教治療時認識的社工員社工員告訴他說:如果主治醫師不了解你的問題,你可以再請教醫療團體的其他醫師。

於是我鼓起勇氣去請教與主治醫師同一團體的其他醫師,雖然這位醫師並沒直接替我看過病,但很了解我的情況,不只是這樣,還能了解我擔心的事。

醫生說:我的不安是正常的,這種不安慢慢就會消失,我又請教醫師,以後我該怎麼作?該注意那些特別的變化?醫生回答我:必要時隨時都可以回醫院找他,並且說,就像用電時需要插上插頭一樣。有了他的指教之後,我感覺輕鬆了許多,因此三個月一次的追蹤,也不再感覺那麼長或苦惱,晚上也能熟睡了。

其實方法不只這樣,只要把心裡面所擔心的事坦誠的去向別人訴說,也能解除心中的痛苦,我認識的病友中,有很多人會把心中所擔心的事向相關的組織者(如抗癌人協會的會員)傾訴,有時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如果還是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可以問問親戚或朋友。不過,治療後的回歸正常生活,如果是給你帶來那麼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時間拖的太長,那麼最好還是要請教專門醫生。

如何調整醫生和病患的關係

當醫生把一個自以為是罹患絕症的病人治癒之後,病人對醫生心存感激是自然的事。

長久以來,醫生是受社會大眾所尊敬的,很多人都以為醫生不會作錯事情,更認為不能懷疑醫生或是刁難醫生,認為醫生是帶給人類健康的領導者。

這樣的想法雖然很普遍,但是這種想法也逐漸的在改變中,現代人大部份都了解,病患要以充分的知識和以一個有責任感的消費者的態度與醫療接觸,也就是說癌的治療也是一種生意上的往來,而且是一個大買賣。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癌病患來消費,那麼數十億的龐大產業將無法週轉,因此我們有權質問,要求醫生回答,並共同思考,然後再決定要作何種治療,我們要將自己放在與醫生同等的地位來作醫療的選擇,這是非常重要的事,而溝通和信賴更是不可缺少的。

有位博士叫安‧斯可‧摩沙,他曾經說過,醫生和病患有兩個極端的形態存在。

第一是父子主義(Paternalism)的接觸法,在這裡醫生是權威的象徵,由他決定病患所需要的一切。第二是患者可擁有的權主義,醫生只是提供menu(項目表)由病患自己作決定,在這兩個極端的接觸中,存在著決定意向的共有關係。博士並且強調,醫生這時候最適合當一名導遊,而沒有立場勉強患者作什麼,只能帶病患選擇正確的路,因此最重要的是溝通,而且有必要繼續溝通下去,由聽診器傳來的兩邊的話都要仔細的聽。

然而事實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喜歡聽病人的話,也不想與病人溝通,而造成彼此之間的不了解。

協會裡有個會員十年前切除了胃,開完刀後執刀的醫生告訴他,因沒發現有淋巴轉移,沒必要再作任何治療,只需按時追蹤就好,但是這個好消息沒帶來很久的興奮,不久就被告知復發,而開始憎恨醫生。

他說:我一直很相信醫生能救我一命,並指名他為我執刀,當時我很相信他,也很依賴他,我把他捧為救命主,是全能又權威的象徵,因此我也成為一位典型的完全配合醫生的病人。
開完刀,出院的前一天,我曾問醫生接下來我該怎麼做?該注意那些事項?我的胃還是很難過,有點腹漲,和打嗝,有沒有改善的療法?醫生毫無表情的回答我,「沒有事,那是開刀後的正常現象,只要每年照一次X光或胃鏡就好了」,說完就轉身走出病房。對於他那種傲慢的態度,我只能無奈的接受。醫生或許以為他只是幫我切除掉胃而已,就像是切除一顆痣一樣,而不把我當一回事,但是作為一個醫生,他應該能看出我有多混亂,多擔心,多害怕,多麼需要有人來安慰,尤其是專業醫師的病情說明及回復的知識等。但是他卻假裝沒看到,這時我才了解,原來醫生關心的是病,而不是病人,我覺得好像被趕出醫院一樣,我是信賴醫生,也尊敬醫生的,但醫生卻捨棄了我。

這位會員告訴我,因為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而開始尋找有關的組織團體,後來加入我們的協會,他是一個有理性又有智慧的人,他在協會作了客觀的療程說明,而我也與他談到我的治療過程,因為我們同是胃癌病患。

聽完我的治療過程,他說:我好像被蒙著眼睛進開刀房一樣,雖然醫生的醫術很好,但卻是個木然不愛說話的人,我不能要求他說話,因為我畢竟只是個病人,我只好改變自己,不再生氣,埋怨,因為健康不是被動而是要靠自己去回復,因此癒後的康復工作不能再依賴醫生。

不久他遇見一位願意跟他溝通並能了解他心理上需要的醫生,這位醫生花很多時間傾聽他的話,又看完他的病理報告之後,很詳細的指導他癒後該作的康復工作。

現在我反而要感謝罹患癌帶給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處世作人都比以前完美,行動積極,不再浪費時間。

就像上面所記述的個案一樣,治療的結果有時會造成醫生與病人之間一些誤會,隨著醫療的結束,病人不需要常常去看醫生,之後回診的時間又比較短,有時會有被遺忘的感覺,並以為自己是在孤軍奮鬥。

這種反應我認為很正常,有時候醫生會以為〝我已把他的病治癒,我的任務已完成〞,這個事實是給病人一個自由和解放,但是另一方面因病人對醫生的過度依賴,而感覺有點慌。
總之,醫療的結束,是醫生和病人兩方面都該認同的某一件事情的結束。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1991年罹患了胃癌,1998年罹患了卵巢癌,第一次罹患癌後在台中成立了台中市抗癌人保健協會,成立的宗旨是陪伴癌症病人讓參與的人集在一起時能夠輕鬆地談談彼此的心路歷程,在這一章裡,我要介紹幾個在憂慮和堅持中與癌搏鬥而存活下來的病人。

當離開醫院之後

個案一:吳先生(假設) 骨癌

在一次座談會時,有個年輕人過來跟我打招呼,並訴說他的病況。

「我今年二十六歲,今年的生日是媽媽和親友在醫院陪我過的,而最高興的是醫生給了一個大禮物,因為在生日的前一天醫生告訴我:「你的病況已解除了(Remission),這幾天就可以回家休養了」

住院期間,我一直迫不及待的想回家,我要回復體力,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是沒想到在回復正常生活的路上卻發生了不少不可思議的事,出院不到一個月,我發覺自己竟然無法控制不安的情緒,在醫院的時候,因為有醫生為我作化療,還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感覺上還算平靜,但是現在的我很困惑,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適應外面的世界,這個問題讓我坐立不安。」
“Remission”(在台灣醫生好像不太用這種說法,通常會說穩定)這句話對病人的鼓勵很大,病人可以漸時不必去接受嚴酷的化療,也不用作密集的追蹤檢查,可以說已回復到健康狀態,頭髮可以再長出來,而最叫人興奮的是可以回復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子,這個過渡期從外表看是很好的,不過卻存在著預想不到的情緒問題,當這位年輕人告訴我他的過程時,我們都與他有同樣的感覺,與這位年輕人一樣,很多人對回復正常生活多半抱持著威脅感和困惑感,然後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醫院,這些人都將慢慢的意識到並不是出院就能馬上回到健康人的世界。

回復的路程是坎坷的,有人會埋怨為什麼事前沒有人告訴我?原因是治療癌症病患之社會心理方面的教育還是屬於新課題,直到最近醫療專業人員依舊認為病患離開醫院之後最難受的是身體上的痛苦,但是隨著生存率的提升,醫療人員也開始認同癌症在心理上的疼痛與身體上的疼痛是同樣的重要。

有位腫瘤科醫生曾經說過:「很多醫生以為癌治癒之後問題就解決了,但是依我所見很多問題是從這時候才要開始,要如何活下去才是癌症病患的最大難題與挑戰,同時治癒後也是最容易受傷害的階段,比方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該擔心的是離開醫院就是離開醫療人員,而回復正常生活的心理準備也不是能輕易建立的,也有人這時候才開始要與壓力所帶來的反應格鬥,在一般人以為很平常的回復過程,卻常常會不斷的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最常見的是病人會問自己「以後會不會再發生什麼變化?怎樣才能很快的回到正常生活?我要怎麼樣才確信癌已完全治癒了?」

個案二:姓張(假設) 惡性淋巴瘤

張君告訴我治療後已經過四年的歲月,張君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充滿了信心的年輕人,他說在一年半的化療中,他每天所盼望的是能夠儘快從打針、嘔吐中解放出來,但是一但這一天來臨時,他又覺得很不安。

他說:我是父母的獨生子,一向任勝,又喜歡自由自在的過日子,以前我不曾有過孤獨和不安的感覺,我沒生過病,也不知道什麼叫癌,也沒想過我會去醫院,而且還需要住院作治療。我對醫院懷有恐懼感,只是要我去醫院探訪病友我都嫌煩,但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會變成病人,而且還得住院。

記得當醫生告訴我療程將可終止時,我像是被釋放的犯人一樣,好高興,但隨即發現內心裡其實不是那麼穩定的,我知道可以不用再擔心癌的事,因為醫生告訴我:我的病情很樂觀,我不放心的是當我離開醫院之後醫護人員是不是還會關心我?這時候我才發覺自己原來是那麼依賴醫生和治療,本來我想把我的想法告訴醫生,但是醫生的態度好像在暗示我「我還有很多病患在等我去給他看病,」只好作罷。

我想你一定以為我這個人很怪,但是說實在的,我不只感覺到有很多事情難於克服,還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我開始不安、生氣,還陷入panic(恐怖)的狀態,這種情緒白天還好控制,但是夜晚就很難控制了。

擔心出院後會發生問題的想法不是只有張君一個人,個案一的吳先生不也有同樣的情形嗎?對沒有生過重病的人說,我擔心出院後會有煩惱,他們可能會認為太誇大其詞,但事實上有些人是很依賴治療和醫生的,雖然大部份的人都能很快的回到平常生活,但是也有人經過幾星期或幾個月仍然徘徊在憂鬱中,既沒信心又愛生氣的。

我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因為當被診斷出是癌的時候,那個人的人生就好像已經被改變,有些人會把自己的健康責任依賴於別人,並把醫療團隊當作第二個家,那是因為當自己的狀況不好的時候,醫療團隊還會給他支持與鼓勵,因此病患很自然地在無意識中將精神上的寄託和醫療團隊連結在一起。

醫院的社工員也會關心回復期的病患,他們也認為生還者離開醫院後也會有Ambivert(模糊)的心情是件平常的事。在這裡其實有個自我變通的辦法,從心理上說,這是癌症病人走過治療過程之後就會發生的事,對某些人來說,要忘記治療中所帶來的異常變化是困難的,很多康復過來的人會擔心離開後是否會發生不測的事,他們甚至覺得自己是在最需要人的時候被遺棄,據調查報告,當有這種疑慮的時候,也是最有可能復發的時候。

而且很多生還者仍有回歸生病前正常生活的課題,他們有必要將焦點轉移到回歸的路上,但是有些人卻被癌改變了原來的思維,其實他們應該自我肯定,不然將會受到癌的威脅,而帶來恐懼,不安、壓力和憤怒。

從治療中解放後

癌的治療雖然是一種很難受的事,但是有些病人卻害怕治療結束的告知,當主治醫師告訴病人,你的治療己結束了的時候,病人會問醫生「不做治療了,以後我該怎麼辦呢?」
這個病人常常這樣自問自己,她五十六歲在三年前罹患乳療,根據乳房切除後的生體組織檢查,癌細胞已轉移到十一個淋巴,並侵透到胸壁還轉移到肝臟的背骨。但是經過化療後,醫生告訴她,長期的集中治療(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產生了效果,癌細胞已縮小了,聽完這消息,病人應該高興才對,但是病人卻告訴我她的內心很矛盾。

她說:這三年來我一直在做治療,醫生告訴我不久將可以作個結束,醫生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的內心有點害怕,原來化學治療是我的安心丸,因為在作化療期間還是會再復發的例子是不多的?

但是我曾有過被嚇壞了的經驗,記得治療後第二年,醫生曾告訴我可以停止治療了,但是當醫生再看我的資料時又說還要再作一年,聽醫生說還要作一年治療,我不只不害怕,還慶幸自己還能再有機會治療。因為往後的一年我不用擔心我會死,化療已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就像是中了麻藥毒一樣,下個月我就要結束治療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去面對,我只知道再也沒有化療會來攻擊我的癌細胞,我將要孤軍奮鬥。

其實我也曾經有過這種經驗,我以為因為有化療的幫助,我才能活著,在精神上很依賴化療,過了很久才了解要治療癌,其實自己的心態與藥是同樣重要的。雖然結束治療也許會引起不安,但我們也必須明白過剩的治療和過少的治療同樣是不太好的,我們要知道所有的治療都是經過專業醫生設計出來的。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下半場的夢 Judy

自己是什麼,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想了解自己,或是探討自己,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盡管每個人都認真的追求,但人生的航路永遠是個未知數,也是個看不到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吧!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有個美好的夢,人類才能不斷的往前走。

每個人都背負著種種的過去,展望著未來而活在現在,在這過程中我們必需避開不幸的來臨,也不要讓不幸帶來另一個惡運,更不能讓不幸的幅度繼續增大。

回顧過去這段罹癌的歲月,我之所以沒有被病魔鬥下去,並不是因為我的身體比別人強壯,或是我的意志力比別人強盛,而是因為我很幸運的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勵。

我到現在依然記得,有一次醫生翻著厚厚的病歷表告訴我說:「妳能活到今天真的很奇跡,妳要好好地活下去,要好好感謝妳身邊的人」十八年來,由鬥病的人生經驗,直到在生命界限的狀況下,我遇見了很多長輩和親友,在這裡得到學習的機會和智慧。

我的親人教我如何去重視生命的尊貴,長輩和朋友鼓勵我要勇敢地面對,有了這些珍貴的愛的鼓勵,才有今天我。

雖然有人在感嘆,在物質繁榮的影響下,人心變得很貧乏,肯真心付出的人也變得很少,不過且不管這是不是現代人的風潮,以我所體驗到的,值得敬佩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懷著感恩的心,我走過艱辛的鬥病生涯,假如說人生能用磅秤來秤,那麼這將近十八年的過程一定比前五十九年更有份量,尤其罹患第二次癌之後,本來過去的事我都會當它是瞬間的事,但是這十八年,對我來說比三十年,四十年更沈重,我的人生好比是被濃濃的密度凝縮起來一樣,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沈重的人生未必是負面的。

我真的很幸運,雖然在病中我曾經失去很多,犧牲了很多,但相反的也檢回了很多。沒想到鬥病的人生竟然變成豐潤的一生。

當我看到人的偉大和善良時,我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無限的希望和夢想。過去種種的辛苦都將隨著歲月逝去,現在留下的只有快樂的過去,和令人感動的事。這些都是生病給我帶來的高興的事。

如果我走的是順利的人生,這些強烈感動人心的事一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就算有機會遇到偉大的人,也許會因受競爭意識和彼此的防衛意識的阻礙而喪失絕好的時機。

經過這次重病,我開始懂得如何去原諒別人,也能坦然的與人交往。

充滿試練的這段時間,我已沒有競爭的對手,因為我發現圍繞在身邊的都是那麼慈悲,可敬的人,我終於明白原來競爭的對手是自已,這時候我才了解,原來人可以在病苦中得到成長的機會。

至於下半場的夢,經過幾次九死一生的關卡,我決定將剩下的人生,建立在另一個欲念和信念中,我開始相信壽命,相信上帝賦與我的命運和使命,雖然有時會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和矛盾,但是我想總不會比頻死的經驗更難對付。

之前,我曾經想過,在可以享清福的階段,卻因罹癌而錯失掉,於是急著想把它找回來,不過現在我終於明白與癌搏鬥也不一定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這段時間我不用作家事,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為自已充電,當痊癒之後可以讓它慢慢萌芽,並且開花結果。

我不再為過去後悔,也不再感嘆已過了七十多年,因為有一句箴言是這麼說的,「四十初惑、五十立志、六十精勵、七十成就、八十收成」我想重要的是今後要怎麼過。

自從走過死亡之谷之後,我想反正這條命是檢來的,因此就算有所犧牲,或是受到限制,但是我總會安慰自己,不要在呼,放輕鬆。
不管是小小的計劃,或是邊走邊拾稻穗的走法也好,只要是自己的決定,而是自己想作的,就能提升自己的身價,而這也正是自己活力的根源,

「我已經盡力的活過來了,而這也是我畢生的作品及成就」,我很羡慕能這樣肯定自己的人。

「有多少利益」或是「別人要怎麼想」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一直避開〝利益〞的問題,也避開用別人的尺來衡量自己,我要用與健康不同的尺來衡量自已的餘生,因為我以為人們常常因無益的比較而產生挫折與無謂的競爭,只要樂觀的貫徹自己要走的路,到最後能抵達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記著,不一定要配合別人的腳步走,因為不管走到那裡,都是自己跟自己在分勝負而已。

不要偷懶,不要煩惱,不要迷惑,只要認真地往前走,必定可以打開一條新的道路,明天就在前面發著閃閃的光,在那裡可以看到人生的喜悅,愛和幸福。

antica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